Yishu -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典藏国际版文选》中文版 2013年6月号: 第一届世界双年展论坛专辑

Wednesday, May 29th, 2013

The June 2013 issue of Yishu‘s Chinese-language edition is now available. This is a special issue dedicated to the World Biennial Forum No 1. We would like to thank the writers and presenters for their contributions to an important and timely discourse, the World Biennial Forum No 1 co-directors Hou Hanru and Ute Meta Bauer for inviting Yishu to participate in this important event, Olga Hatzidaki of the Biennial Foundation, and Sohl Lee of the Gwangju Biennale Foundation, as well as all the others who have assisted with this publication. We would also like to thank JNBY for their generous contribution to the publication of Yishu‘s Chinese edition.

目录:

第一届世界双年展论坛:引力转移——引言
文:侯瀚如、乌塔·梅塔·鲍尔(Ute Meta Bauer)
译:斯然畅畅

美学世界主义观中的世界
文:尼科斯·帕帕斯特里亚迪斯(Nikos Papastergiadis)
译:苏东悦

上上下下:越转越快的双年展旋转木马
文:雷内·布拉克(René Block)
译:郑晶晶

案例研究:亚太地区——第一部分
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选例)

文:凯洛琳·特纳(Caroline Turner)
译:宋一辰

案例研究:亚太地区——第二部分
台北双年展(选例)

文:张芳薇
译:张大军

亚洲的双年展
文:郑妍,主持人

案例研究:双年展——建筑- 设计- 基础设施
深圳·香港城市\ 建筑双城双年展(选例)

文:欧宁
译:张大军

案例研究:紧急—替代性
文:玛丽·勒素(Marie Le Sourd),主持人
译:魏颖

印度科钦—穆吉里斯双年展
文:瑞亚斯·科穆(Riyas Komu)
译:斯然畅畅

蒙古大地艺术360°
文:马克·施米茨(Marc Schmitz)
译:张大军

紧急—替代性单元讨论
文:玛丽·勒素(Marie Le Sourd),主持人
译:魏颖

案例研究:韩国
文:金弘姬(Kim Hong-Hee),主持人
译:潘自意

光州双年展
文:李龙雨(Yongwoo Lee)
译:潘自意

首尔国际媒体艺术双年展
文:刘振相(Jinsang Yoo)
译:潘自意

安养公共艺术计划
文:白智淑(Beck Jee-Sook)
译:潘自意

韩国单元讨论
文:金弘姬(Kim Hong-Hee),主持人
译:潘自意

双年展列表

封面: 崔正化(Choi Jeong Hwa)《会呼吸的花》装置 韩国光州金大中会议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辑手记

在我们编辑部紧张准备这一期《典藏国际版文选》的时候,中国艺术行业正在面临着另一种紧迫性,一种参与的紧迫性。近几个月来,很多同行们都在准备前往或谈论着即将到来的威尼斯双年展。今年,除了中国馆以外,还将有超过十个由来自中国的主办方或策展人在威尼斯组织的,由中国艺术家参加的外围展。显然,在过去几年中充满自满的情绪并出现了自我封闭倾向的中国艺术界将再一次准备出发,前所未有地提出了渴望在场的强烈诉求,纷纷以各自的方式去尝试发声,试图参与和介入在世界领域中发生的艺术事件。

本期《典藏国际版文选》刊登的所有内容均来自2012 年10 月27 日至31日由光州双年展基金会、双年展基金会(BF) 和德国对外关系学院在韩国光州举办的首届世界双年展论坛的部分演讲。这个论坛发生在第九届光州双年展期间。本届的光州双年展由六位来自亚洲的策展人担任艺术总监,作为其中一员,我深感光州双年展基金会对于该双年展能够在世界的双年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别是在推动亚洲对于国际艺术事务的参与方面所付出的种种努力。

这个为期三天的论坛包括了四位策展人、哲学家和文化批评家的主题发言和几场分组讨论。该论坛的联合总监,乌塔·梅塔·鲍尔(Ute Meta Bauer) 和侯瀚如以“引力转移”为题目,邀请了威斯敏斯特大学民主研究中心主任尚塔尔·墨菲(Chantal Mouffe)教授、墨尔本大学文化研究与媒体研究学院的尼克斯·帕帕斯特吉亚迪斯(Nikos Papastergiadis)教授以及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汪晖教授发表了主题演讲。本届论坛的特别嘉宾策展人雷内·布拉克(René Block)在将近半个世纪的职业生涯中见证了全球从上个世纪60 年代初期仅有两个双年展到今天出现了将近150 个双年展的转变,在演讲中回顾了他所亲历的世界双年展发展的几个重要节点及其历史语境,分析了双年展的存在对艺术系统的意义,和双年展模式的多次变迁。在主题发言以外,研讨会设置了六个研讨单元:“紧急—替代性”、“亚太地区”(两场)、“建筑·设计·公共建设”、“韩国”,和“亚洲及周边”,分别邀请曾经参与或正在参与主要发生在亚洲的双年展的主办者和策展人来描述和探讨他们与双年展的经历和对于双年展的发生、组织和策划的理解和认识。

这些从艺术史的角度和在哲学层面上对于双年展作为艺术系统中一种生产机制和一个想象世界的平台的讨论,以及双年展的实践者们在前沿的、在不同区域和具体语境中工作的经验的分享对于我们了解双年展形态的丰富性和可能性,以及双年展在全球艺术系统以及区域性的艺术生态中的位置和作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视角。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期《典藏国际版文选》只能选取其中的部分演讲稿刊登,我们也邀请演讲者对于文稿为刊登的需要进行了编辑。

每个双年展的诞生有不同的动机、历史背景以及问题感,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局限或者可能性的激发,研发出不同的展览模式和机制,有一些相当带有创造性。将这些在亚洲范围内发生的双年展放在一起讨论提供了一种长远的视野,使我们产生了对于双年展更积极的态度和想象。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中国也开始借鉴双年展的机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双年展,这种趋势还将继续延续下去。如何认识双年展对于艺术家个体,对于艺术系统,对于社会和政治所扮演和可能扮演的角色,涉足双年展工作的实践者们如何深入到切身的语境中去深究和发现自己所面对的问题感,并且将这种问题感转化为实践和创作的基础可能是迫切需要展开的一项工作。

帕帕斯特吉亚迪斯教授在他题为《美学世界主义观中的世界》的演讲稿中描绘了当代艺术与世界主义之间的关联,他提到当代艺术和文化能为我们提供一种跨历史想象。而要激发我们各自心中的这种潜质,需要我们调动对于世上万物的感官认识,并且关注世界作为一个人们相伴的空间。这种对于关联性的想象超越了地域、国家和历史时间的边界,让我们产生在这个宇宙中同伴比邻的体验。就这种意义而言,双年展的确是激发并制造这种想象和体验的一个生动的平台。

–卢迎华

Long March Space
ArtCo
JNBY
cc foundation
Daniels Etheridge
Equinox Gallery
New Asia
Promerita
US China Yes Youth Eduction Solutions